标签: 韩寒

我评麦田《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

一看麦田,就知道是一个严谨的人,数据分析、对比,要点提炼,从父亲,出版商,写作时间等角度,精彩绝伦的论证韩寒背后却有其人,尤其是真相角度,麦田分析韩寒非人类写作习惯的在比赛期间熬夜写作不符合麦田对人类作息时间的定义,更是拿出拉力赛与博客发布的时间对比,分析取证,旁击侧隐,得出结论“世上并没用大家想象中的“公民韩寒”,有的只是“人造韩寒![1]

真心佩服麦田了,引用如此之多的数据,更是对韩寒的博文发布年限,时间,文字数都调查的一清二楚,这些琐碎的事,要是真让一个人去做,他有这么多时间吗?这该不会是麦田一人做的吧,他背后也有团队吗?难怪路金波也会感慨,“麦田就算不是小说家麦家,也可以去写《金融野史》了[2]

当然,这样的纠纷,当事人韩寒能正面回应,是最好的回击,当然,韩寒也真这么做了,“任何互联网公司收到过“韩寒团队”或者本人要求宣传炒作的证据,均奖励人民币两千万元[3],真字酌句,这一次不是“贬文化,贬社会”。

两方对垒,网络自然热闹,一方是前百度高管(哟,还能攀上关系),一方是公民心声的发言人,但,小弟也是看着韩寒的文字长大的,照着麦田的质疑,来说说小弟的看法。

1.韩仁均塑造。这一点,因为不能清楚的接近事情的真相,而且这真相,是中国最不可能获得的东西,所以不清楚麦田所质疑的裙带内幕,有可能,没可能,这只有李其纲能辨。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在没有确切的依据下,还是少说为妙。

2.路金波包装。路金波靠着韩寒这颗摇钱树,定是赚了不少,这都能想到,而像包装艺人一样去包装作家,也是出版界发展的趋势。可是,韩寒出版《独唱团》的窘境,难道当时自己真的瞎了,各种封杀和删减,韩寒的各种诉苦,都是路金波指使的炒作?从过去到将来,韩寒不多几次出现在电视媒体前的形象,给人都是真诚和实在的感觉,因为资费不够而接广告,跳槽车队,都是炒作,如果真是炒作,那瞎了我的狗眼吧,这二十来年的社会经验,算是交学费了。

3表演。韩寒博客点击率高,是因为他写出了普通公民想表达的心声。生活中,朋友能给人说出你想说却不能或不敢说的话,是有多感谢你的朋友啊!韩寒,也是这个理,不管是贬教育、贬文化、贬社会,都能看到韩寒麻辣,一针见血的文字。但是,若背后真有这么一个团队,借着韩寒的名声操作这一切,而且一直隐藏十余年之久,这样大的花费,又是否值得。韩寒,只是一个三年岁左右的小伙子,无非是获得过新概念作文大奖,还有几次全国拉力赛冠军,背后的团队,或者韩仁均完全可以从幕后走到幕前,犀利的文字不需要一个犀利的形象,即使韩仁均出来点评,数年的累积,还不能有如今这样的影响。还是,韩寒背后的团队,悔不该当初走下这一步,如今,只能继续走下去?发现一个韩寒,和将自己打造成韩寒,两者孰易孰难?

4.人造。即使麦田也是IT人士,也怀疑韩寒是否可以在顶着赛车的空隙,熬夜写作,虽然作出的对比,多少有点在理,但是,麦田犯了一个错,就是以自己的价值认识去判断周围的事物。一人,非一世界,麦田可以白天写作,开大会,但不能照样子画葫芦,规定韩寒的生活也应该是这样的,早睡早起身体好,哪门子科学理论证明这是正确的。不能把自己的假象,当作判断的证据。可能麦田写一篇文章,需要索引各种资料,也可能麦田文字中很多“文字”都有来源,但韩寒写的更多的是杂评,无来由,凭思维天马行空也可,不需要太多的逻辑缜密,时间上也免去了索引的时间。

5.媒体。媒体需要一个怎么样的韩寒不重要,消费者需要一个长的怎么样的韩寒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今这个社会,有人能敢站出来,说几句天亮话。任何“公共知识分子”,对于韩寒来说,恐怕都是浮云(我是这么想的,估计韩寒也是吧)。况且,公民也没把韩寒往这方面带,大家要的是一个真的,会说真话的韩寒,而不是长的帅气的赛车手。

十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这个背后的团队就像朝鲜地下党的机器,没有社交,没有感情,隐藏的太少,几亿中国人都没有发现,而麦田,敢于站出来质疑,只是,这剧情,太狗血,没人信啊,亲!

有种怀疑,这次麦田找到网络大人物韩寒发飙,是不是为自己的某种行动造势。纷乱的网络,谁在利用谁。留着时间,去证明一切吧!

PS :怎么看都觉得自己的文章,一下子就暴露了自己理工科的背景。文字越来越难看了 👿

引用

[1] 麦田博客 《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

[2] 路金波博客 《哭笑不得回“麦田》

[3] 韩寒博客 《劣等文章一篇》

韩寒的<独唱团>,你的”独唱团”

迟迟不肯露面的韩寒式杂志<独唱团>上市不久就被哄抢,自然,经历种种被取舍与自我取舍的故事,即便”裆中央有枪”,还是审查不通过,过去一年,独唱团以其独有的方式,加上韩寒主编的噱头,令各位期待有加.

左图是之前<独唱团>的封面,因为”裆中央有枪”一再遭有关部门审查,如今面试的杂志,估计妥协了不少.韩寒很空,顶着职业冠军拉力车手的头衔,又是写小说,又是接广告(如很囧的乐Phone广告),还是不是的更新新浪博客.有人对此解释说,韩寒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普通社会民众抨击不良社会现象的发言人,你能看到韩寒的博客过亿的点击率,还有那些一发表就被无限转载的记录,更有那些冒充韩寒的“类韩寒”者(这里的”韩寒”可以把它解释成社会公共知识分子)大肆发表转载揭露社会黑暗面的文章.

而对于<独唱团>,显然读者也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去购买,去阅读的,可是在这个危机能被无限放大的社会环境中,谁又能有勇气说出惊世骇俗的话,韩寒也不能,所以这只是一部合订杂志,作者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职业环境,韩寒说:”如果你抱着想看战争片的心态误看了一部文艺片,无论这部文艺片多好,你都会失望.”其实,即使韩寒不事先做出这番解释,我们终究还会以平静的心态去字里行间寻找我们事先在内心为其框定的思想,或者,纠结片刻,依然接受它的平淡.

韩寒引发的热潮,是近几十年所未曾有的.对于他,无论你是喜欢或者是憎恶,都不能否认这个年轻人所引发的巨大影响力.很多人说这是韩寒主编的<合唱团>,可是在这个”被时代”,没有人不愿意自己能被代表说出想说的那一番话.

人人都需要一个出口,而说到底,韩寒在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的出口.他立于现实,针砭现实,试图去推动改善并不完美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他的观点恰恰是我们试图宣泄却无处诉说,无法表达的.

因而,人们对于<独唱团>的期待,也就变得不难理解了.它在预想当中要发出大家期望的呼声,即使几经周折,呼声渐弱,甚至藏身于字里行间,人群依然蜂拥,试图看个究竟.

然而,或许有人会对<独唱团>表示失望,这对韩寒最初的解释,恰恰是最好的回应.原因很简单,我们以高昂的热情,以为这本杂志会延续韩寒风格,想见识”硝烟弥漫”,却看到了韩寒以及一干作者似乎平淡的讲述.但是比起<最小说>那种仰望45度天空的郭式小资主义,它却显得那么的真实.至于试图让一本薄薄的杂志去承担太多社会重任,说到底,是一件残酷的事.它能提供一种角度,一种视野,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足够了!

<独唱团>上市,众人追捧,说到底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由此看来,我们的绝大多数人在追随独立的思考,并秉承清晰价值判断.或许<独唱团>创刊号的发布只是一个窗口,一个全名能够透过这个窗口表达内心情感的平台,它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真实平淡的述说,亦能传递那些值得传递的思想.

毕竟,思想,是细水长流的东西.